![]() |
何处是归程(引子)作者:黎阳 发布时间:2011-02-09 阅读次数:5844 【返回上一页】
《何处是归程》是中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黎阳的代表作。 《何处是归程》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之中, 亦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2013年入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学的华文教材。 《何处是归程》也是一本语言非常优美的小说,它采用了独特的散文化、诗化语言形式,它描写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心灵蜕变史,呼唤当代青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碰撞中坚守理想和精神的高度。用唯美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在小说中刻意承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学的优美、博大和精深。面对着势不可挡的西学东渐的时尚,作者高扬起“东学西渐”的旗帜,并且以她的小说勉力实践之。仅从语言上看,黎阳的这部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华彩独异,风流尽显,精美地演绎了汉语言的音、形、义之美,形成了独特的“黎阳”现象。 黎阳的《何处是归程》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涤荡着读者的内心,不吐不快;如一种如泣如诉的凄美萦绕在读者的脑海,挥之不去。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个并不特别出奇的小说题材却被作者演绎得如此波澜壮阔,震撼人心。颇带有民国年间鸳鸯蝴蝶派的叙事艺术,西方意识流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扑面而来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馨香,如行云流水般的诗化语言,如此炉火纯青的语言造诣,如此广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涉猎之广,认识之深,诠释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行文之流畅、个性之明晰、语言之优美,令人如沐春风 《何处是归程》是一部唯美主义的诗化小说。这种表达方式、叙事风格在当代文坛是不多见的。而很少作家能用唯美主义的诗化语言来表现今天的现实生活。而黎阳却做到了,这也正是《何处是归程》的成功之处。 小说所表现出的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不仅体现了新时期小说多元发展的态势,更体现了作家在艺术创造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特殊的审美追求。一部在当代文坛极为少见的上乘之作,一部洋溢着浓郁浪漫气息、闪烁着灿烂理想主义光芒的唯美诗化小说,这就是《何处是归程》。 爱与欲,情与义, 梦想与现实,前程与去路。 问苍茫大地,何处归去? 一曲在无奈现实中挣扎与浮沉的人性悲歌, 一部现代知识分子心灵的蜕变史。
她敏感的触摸到时代的蜕变;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园;新生代女作家黎阳寻觅归程——《相约东南》正在播出。 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园;一个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代境遇中如何思考和决择;新生代女作家黎阳寻觅归程——《相约东南》正在播出。
目 录 引 子
第一章 如果说这是一个梦境,我情愿长留在这个梦境中; 如果这真是一个梦境,我宁愿在这个梦境中永不醒来。
第二章 人在青春年少时总是有太多的梦想, 梦想在如花的青春岁月里总是那般的美好, 美好的梦想如同精致的玻璃塔, 不需要层层的重压, 它就会片片地飞撒。
第三章 曾经是满怀豪情壮志,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也抚不平我心中的创伤。
第四章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一定会痴情等待; 如果时光可以逆转,我一定会和你永生相爱。
第五章 人生如梦,世事如棋。 梦总有醒来的一刻,棋总有终局的一天。 问苍茫大地,何处归去? 后 记
引 子 憩园,一个不大的憩园,一个幽静的所在。 平常年轻人是很少到这里来的。因为这里太宁静,太平和,几曲长廊,几间颇有古风的木屋,在欲发思古之幽情的“文人雅士”心中,自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但对于已与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融为一体,成为骨中骨,肉中肉,全身上下都是现代气息的青年一代、“弄潮”一族,这里只会有如老僧入定。也许到了暮年,才会来到这近郊的憩园。他们更愿意去的是迪吧、酒廊,让自己的尖叫声融和在动感的音乐中,尽情地扭动着身肢,以得到宣泄与快意;或是在那豪华的西餐厅中,品味着那晶莹透明的液体,让那悦耳的曲声流进自己的心房,沉醉在异域的情调里。就算是想找一安静之处,不被人打扰,体会几分“romantic”(罗曼蒂克)的情侣们,也更愿在那浓密的绿荫深处,相依相偎,卿卿我我,郎情似水,妾意如绵。 清晨,江正原就徘徊在憩园的石径上……
“小园香径独徘徊”,他默默地念着。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他还会有心情念晏殊的《浣溪沙》,一遍又一遍。这些无用的诗句似乎早已离他远去,仅留下微漠的记忆,而现在却为何又重上心头,如此的清晰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她的声音又在他的耳畔回响。 江正原坐在了他几年前经常坐的石椅上,呆呆地望着远处的木屋、长廊。景依旧,人非昨。“明天,明天我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喃喃自语。 明天将是他与妻子签字离婚的一天,明天将是他的妻子飞往美利坚合众国,投奔她向往已久的自由女神像怀抱的一天,明天也许还是他仕途生涯结束的一天,明天也许会是周围所有的人对他冷眼相看的一天…… “明天,明天我会是什么样子?明天,明天我还能去找梦儿吗?……”
梦幻真景若海市蜃楼
|
关于黎阳 | 观点警句 |
新闻中心 | 作品大观 |
影音时空 | 传媒天下 |
文化长廊 | 本站历程 |
![]() |
![]() |
黎阳信箱:liyang23@sina.com 微信公众号:liyangwz |